成都哪里有癲癇醫院?癲癇發作與癲癇綜合征的鑒別診斷?
來源:成都神康癲癇病醫院
更新時間:2020-12-05
成都哪里有癲癇醫院?癲癇發作與癲癇綜合征的鑒別診斷?癲癇的癥狀多種多樣。大多數患者在發作間期全然無癥狀和體征;特殊病因的癲癇可以有原病發的癥狀和體征。下面僅介紹常見的不同類型癲癇發作的特點性癥狀。
1.強直陣攣發作強直陣攣發作又稱大發作,系指全身肌肉抽動及意識喪失的發作。按癲癇發作分類標準,放電范圍一開始就雙側同步波及全腦,沒有局限性放電,主要指原發性癲癇。其病因比較復雜,75%~80%的患者找不出確切病因。在已知病因中,以產傷、腦外傷、腦瘤等較常見。目前已認識到患者的雙親及兄弟姐妹中驚厥及異常腦電圖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可能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隨不的外顯率,也可能為大腦某種生化代謝的缺點而至。此型癲癇可因閃光、聲音刺激等引發,過勞、過食、饑餓、情緒波動、感染、手術等因素可加重發作。月經初潮和經期有發作加重的趨勢,這可能與經期黃體酮減少有關,黃體酮具有抗驚厥作用,也可能與經期腦細胞內外水份散布改變有關。
強直陣攣發作可產生在任何年齡,男女無明顯差異,是各種癲癇中常見的發作類型。其典型發作可分為先兆期、強直期、陣攣期、恢復期四個臨床階段。
發作期間腦電圖為典型的爆發性多棘波和棘慢波綜合,每次棘慢波綜合可伴隨肌肉跳動。
2.單純部份發作單純部份發作是指腦的局部皮質放電而引發的與該部位的功能相對應的癥狀,包括運動、感覺、自主神經、精神癥狀及體征。這些癥狀也可出現于復雜部份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中,其根本區分在于后者伴隨意識障礙。
單純部份發作是半球傷害的癥狀,約50%的患者CT掃描有異常表現,傷害既可是靜止的,也可是進展的。大宗病例分析,其病因中產期并發癥占首位,約占25%左右,其他順次是外傷、腫瘤及顱內感染的后遺癥等。年齡不同,其病因差別也較大,在嬰幼兒及兒童,產期損傷為主,在中老年人,則需注意排除腫瘤和腦血管意外。
不管病因及病理生理進程如何,其發作表現取決于皮質傷害的部位及功能,并以此可分為4組:①伴運動癥狀者;②伴軀體感覺或特殊感覺癥狀者;③伴自主神經癥狀和體征者;④伴精神癥狀者。
3.復雜部份發作復雜部份發作習慣上又稱精神運動發作,與具有簡單癥狀的部份發作比較,伴隨意識障礙是其主要特征,意識障礙可先于或晚于單純部份發作的癥狀與體征。除意識障礙外,可不伴其他表現,也可只表現為自動癥。臨床上復雜部份發作的各種形式,精神行動的異常常混合在一起,給診斷和處理造成一定的困難。
復雜部份發作患者經顳葉手術切除的標本證明,約50%的患者中顳硬化,海馬區有神經細胞喪失,纖維細胞、膠質細胞增生或萎縮等改變。另外還可見到顳葉邊緣系統的局限性病變,如腦膜瘢痕、挫傷或膿腫的殘跡、血管異常、神經膠質瘤、錯構瘤、結節性硬化等,其中以膠質瘤多。有的腦組織異常輕微或無組織學改變。約25%的患者CT掃描可顯示局部的異常,特別在那些起病年齡已超過30歲的患者,CT局部異常者更多。
本型發作無明顯性別差異,起病年齡則在各癲癇類型中較晚。約50%的患者有先兆,常表現為恐懼;腹部有上升的異常感覺,麻痹及視覺障礙等。先兆多在意識喪失前或行將喪失時產生,故發作后患者仍能回想。
4.失神發作失神發作又稱小發作,其典型表現為短暫的意識障礙,而不伴先兆或發作后癥狀。長期以來,人們將不典型失神發作、肌陣攣發作、失張力發作、單純部份發作統稱小發作,現在大多數學者已不再用小發作這個術語,以避免與失神發作相混淆。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爭辯其由獲得性因素起病還是由遺傳決定。臨床和動物實驗證明,大腦皮質、丘腦和中腦的結構性傷害能引發棘慢波放電及失神樣的行動,另外,約有少于10%的患者有CT掃描的異常,5%~25%的患者有輕微而非進展性的局灶性神經系統異常,但畢竟大多數患者不能用獲得性損傷來解釋。鑒于此型發作的起病和終止的年齡,對藥物的反應及缺少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證據,結合腦電圖的改變,有人認為此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不全外顯率。由于此型發作多無腦的器質性局限性損傷和證據。腦電圖示雙側對稱同步的3次/s棘慢綜合波,放電常由大腦深部居中結構(丘腦)起源,同時影響雙側大腦半球,Penfield提出了中央腦型癲癇的理論。
多數患者在5~10歲起病,少數患者在1~4歲或10歲后起病,也有成年起病的報告,但很難肯定先前這些人就沒有發作存在,女多于男。雖然失神是發作的主要特征,但只有約9%的患者表現單純失神發作,而90%以上的患者伴隨其他表現。
腦電圖改變:失神發作的發作性放電在各種癲癇發作中出現的機遇高,雙側對稱同步的3次/s棘慢波綜合為失神性發作的典型腦電圖改變。
5.癲癇延續狀態癲癇延續狀態是指癲癇頻繁發作以致患者還沒有從前一次發作中恢復而又有另外一次發作;連續強直陣攣性發作延續超過30min,即便患者只有一次發作,也被稱為癲癇狀態。其可分為強直陣攣性、單純部份性、復雜部份性、失神性癲癇延續狀態等幾個類型,其中強直陣攣性癲癇狀態為常見,其危害性也大。據報告,癲癇延續狀態在癲癇患者中的發病率為1%~5%,在抗癲癇藥物被廣泛運用前,其病死率為10%~50%。至今其病死率仍高達13%~20%,因此,應充分重視其診斷及處理。
引發癲癇延續狀態的緣由很多,常見的是突然停用抗癲癇藥物、發熱等,另外,突然戒酒、剝奪睡眠、急性中樞神經損傷(腦炎、腦膜炎、腦血管意外、外傷)、藥物中毒等都可引發成都癲癇病醫院哪家好 。
6.癲癇發作和癲癇綜合征分類癲癇發作和癲癇綜合征分類經歷了長時間的演化進程,如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癲癇發作分類,主要根據病因分為特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根據臨床發作類型分為大發作(grandmal)、小發作(petitmal)和局灶性發作等,根據腦電圖描記的放電部位分為額葉、顳葉、頂葉或枕葉癲癇等,根據發作臨床特點描寫為光敏性癲癇、肢痛性癲癇、間腦癲癇和精神運動性癲癇等,使癲癇分類較混亂,給醫治帶來不便。隨著對癲癇認識的不斷深入,癲癇發作和癲癇綜合征分類日益完善公道。
1.強直陣攣發作強直陣攣發作又稱大發作,系指全身肌肉抽動及意識喪失的發作。按癲癇發作分類標準,放電范圍一開始就雙側同步波及全腦,沒有局限性放電,主要指原發性癲癇。其病因比較復雜,75%~80%的患者找不出確切病因。在已知病因中,以產傷、腦外傷、腦瘤等較常見。目前已認識到患者的雙親及兄弟姐妹中驚厥及異常腦電圖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可能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隨不的外顯率,也可能為大腦某種生化代謝的缺點而至。此型癲癇可因閃光、聲音刺激等引發,過勞、過食、饑餓、情緒波動、感染、手術等因素可加重發作。月經初潮和經期有發作加重的趨勢,這可能與經期黃體酮減少有關,黃體酮具有抗驚厥作用,也可能與經期腦細胞內外水份散布改變有關。
強直陣攣發作可產生在任何年齡,男女無明顯差異,是各種癲癇中常見的發作類型。其典型發作可分為先兆期、強直期、陣攣期、恢復期四個臨床階段。
發作期間腦電圖為典型的爆發性多棘波和棘慢波綜合,每次棘慢波綜合可伴隨肌肉跳動。
2.單純部份發作單純部份發作是指腦的局部皮質放電而引發的與該部位的功能相對應的癥狀,包括運動、感覺、自主神經、精神癥狀及體征。這些癥狀也可出現于復雜部份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中,其根本區分在于后者伴隨意識障礙。
單純部份發作是半球傷害的癥狀,約50%的患者CT掃描有異常表現,傷害既可是靜止的,也可是進展的。大宗病例分析,其病因中產期并發癥占首位,約占25%左右,其他順次是外傷、腫瘤及顱內感染的后遺癥等。年齡不同,其病因差別也較大,在嬰幼兒及兒童,產期損傷為主,在中老年人,則需注意排除腫瘤和腦血管意外。
不管病因及病理生理進程如何,其發作表現取決于皮質傷害的部位及功能,并以此可分為4組:①伴運動癥狀者;②伴軀體感覺或特殊感覺癥狀者;③伴自主神經癥狀和體征者;④伴精神癥狀者。
3.復雜部份發作復雜部份發作習慣上又稱精神運動發作,與具有簡單癥狀的部份發作比較,伴隨意識障礙是其主要特征,意識障礙可先于或晚于單純部份發作的癥狀與體征。除意識障礙外,可不伴其他表現,也可只表現為自動癥。臨床上復雜部份發作的各種形式,精神行動的異常常混合在一起,給診斷和處理造成一定的困難。
復雜部份發作患者經顳葉手術切除的標本證明,約50%的患者中顳硬化,海馬區有神經細胞喪失,纖維細胞、膠質細胞增生或萎縮等改變。另外還可見到顳葉邊緣系統的局限性病變,如腦膜瘢痕、挫傷或膿腫的殘跡、血管異常、神經膠質瘤、錯構瘤、結節性硬化等,其中以膠質瘤多。有的腦組織異常輕微或無組織學改變。約25%的患者CT掃描可顯示局部的異常,特別在那些起病年齡已超過30歲的患者,CT局部異常者更多。
本型發作無明顯性別差異,起病年齡則在各癲癇類型中較晚。約50%的患者有先兆,常表現為恐懼;腹部有上升的異常感覺,麻痹及視覺障礙等。先兆多在意識喪失前或行將喪失時產生,故發作后患者仍能回想。
4.失神發作失神發作又稱小發作,其典型表現為短暫的意識障礙,而不伴先兆或發作后癥狀。長期以來,人們將不典型失神發作、肌陣攣發作、失張力發作、單純部份發作統稱小發作,現在大多數學者已不再用小發作這個術語,以避免與失神發作相混淆。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爭辯其由獲得性因素起病還是由遺傳決定。臨床和動物實驗證明,大腦皮質、丘腦和中腦的結構性傷害能引發棘慢波放電及失神樣的行動,另外,約有少于10%的患者有CT掃描的異常,5%~25%的患者有輕微而非進展性的局灶性神經系統異常,但畢竟大多數患者不能用獲得性損傷來解釋。鑒于此型發作的起病和終止的年齡,對藥物的反應及缺少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證據,結合腦電圖的改變,有人認為此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不全外顯率。由于此型發作多無腦的器質性局限性損傷和證據。腦電圖示雙側對稱同步的3次/s棘慢綜合波,放電常由大腦深部居中結構(丘腦)起源,同時影響雙側大腦半球,Penfield提出了中央腦型癲癇的理論。
多數患者在5~10歲起病,少數患者在1~4歲或10歲后起病,也有成年起病的報告,但很難肯定先前這些人就沒有發作存在,女多于男。雖然失神是發作的主要特征,但只有約9%的患者表現單純失神發作,而90%以上的患者伴隨其他表現。
腦電圖改變:失神發作的發作性放電在各種癲癇發作中出現的機遇高,雙側對稱同步的3次/s棘慢波綜合為失神性發作的典型腦電圖改變。
5.癲癇延續狀態癲癇延續狀態是指癲癇頻繁發作以致患者還沒有從前一次發作中恢復而又有另外一次發作;連續強直陣攣性發作延續超過30min,即便患者只有一次發作,也被稱為癲癇狀態。其可分為強直陣攣性、單純部份性、復雜部份性、失神性癲癇延續狀態等幾個類型,其中強直陣攣性癲癇狀態為常見,其危害性也大。據報告,癲癇延續狀態在癲癇患者中的發病率為1%~5%,在抗癲癇藥物被廣泛運用前,其病死率為10%~50%。至今其病死率仍高達13%~20%,因此,應充分重視其診斷及處理。
引發癲癇延續狀態的緣由很多,常見的是突然停用抗癲癇藥物、發熱等,另外,突然戒酒、剝奪睡眠、急性中樞神經損傷(腦炎、腦膜炎、腦血管意外、外傷)、藥物中毒等都可引發成都癲癇病醫院哪家好 。
6.癲癇發作和癲癇綜合征分類癲癇發作和癲癇綜合征分類經歷了長時間的演化進程,如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癲癇發作分類,主要根據病因分為特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根據臨床發作類型分為大發作(grandmal)、小發作(petitmal)和局灶性發作等,根據腦電圖描記的放電部位分為額葉、顳葉、頂葉或枕葉癲癇等,根據發作臨床特點描寫為光敏性癲癇、肢痛性癲癇、間腦癲癇和精神運動性癲癇等,使癲癇分類較混亂,給醫治帶來不便。隨著對癲癇認識的不斷深入,癲癇發作和癲癇綜合征分類日益完善公道。